都别激动,也别瞎猜了。
新赛季CBA的最终名次,我整个假期就全部构思清楚了。其中四位核心人物,其余十六位选手注定只能作为陪衬,你敢不敢相信?
每年夏季,看球的人总期待转会场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局。然而今年却并非如此,不仅没有惊喜,反而多了不少让人担忧的事情。所谓的“竞争升级”,实际上演变成了少数顶级俱乐部之间的“利益交换”,和我们这些普通球迷又有什么关联呢?
你以为天下要变了,其实天,还是那片天。
别高兴得太早
北京首钢球迷今年应该是最高兴的球迷网,赵睿加盟了。这位国内一流后卫的到来,理论上确实让首钢的阵容非常强大,堪称一本厚厚的字典。许多人直接称他们为“夺冠的最大热门”。
可你仔细品品,这事儿真的那么美吗?
赵睿的来历是哪里?广东宏远,那也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俱乐部。这并非所谓的“新兴力量正在发展”,而是“强者之间的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资本的较量,使得原本就难得的顶尖资源,更加集中在了最顶尖的层次上。
再瞧瞧广东,送别了赵睿,紧接着又把崔永熙和焦泊乔请来加入队伍。总经理朱芳雨谋划得非常精明,淘汰了那些缺乏动力的球员,换上了能立刻投入战斗的选手。难道广东就要衰落了吗?他们随时都能让你见识到“王者归来”的精彩场面。

这根本不是转会,分明是几位顶尖选手围坐一桌博弈,彼此调换了几手牌,随后宣告说:这场游戏的胜者,就在我们这些人当中。
辽宁队和广厦队更是毋庸置疑,前者拥有夺冠的辉煌历史,后者具备连续卫冕的强大阵容,始终屹立于顶尖行列之中。
喧嚣属于他们,我们又能瞧见什么?观看一部结局早已昭然的影片,此次,就连反面角色都无意再营造神秘气氛了。
这笔账,得这么算
有人可能会认为,常规赛的比拼缺乏看点,而到了季后赛就一定精彩纷呈吧?当四支顶尖强队激烈交锋,场面确实非常激动人心。
令人兴奋,毋庸置疑令人兴奋。然而,为了这些精彩的赛事,我们承受了怎样的代价?

损失便是为期半载的赛季,多数较量都显得乏善可陈。新赛季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将完全陷入“优势者持续领先”的固定模式,参赛队伍的差距会大到令人震惊。
可以设想一下那个场景:辽粤京厦这四支队伍,面对大多数实力较弱的对手,或许上半场就能结束比赛。比赛早早进入毫无看点的阶段,悬念?根本不存在。观赏价值?几乎为零。

你花钱购票,或者通宵观看,是为了欣赏职业队与“新人”进行的内部热身赛吗?一个赛季进行数十场较量,其中真正精彩纷呈的,或许能够用一只手完全统计完毕。
这种竞赛并非健全的职业赛事,实则是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地方,然后盼望那个地方不会出问题。
这种所谓的“四强对决”,实际上是让十六支球队承受着明显的差距,以此换取几场季后赛的门票收益和观众关注。联盟以及那些实力强劲的俱乐部都清楚其中的利弊,但对于整个联赛的发展环境而言,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这背后显现的,是一个更为严酷的实情:我们的联赛,自我发展的能力非常薄弱。
豪门为何只能依靠体系内的流通来维系优势?为何非得由实力较弱的队伍发掘潜力选手,使其迅速崛起,成为新的挑战者?
由于无法实现,青训机制未能跟上步伐,新生力量出现断层,优质人才数量有限,早已被顶级俱乐部锁定,中下游队伍既缺乏资金引进选手,也缺少耐心进行长期培育,最终只能任由自己沦为强队的试验田和人才市场。

他们担忧的不是短暂的胜负,而是担心被淘汰出局。一旦失去这个“顶尖四强”资格,或许就难以重返。因此,他们不惜代价地引进顶级球员,以此确保自身稳固。
这种以担忧为主导的武器竞赛,最后压制了联赛的生机与前景,它使CBA从充满变数的武林,转变为等级分明的世袭体系。
现在别再夸赞所谓的“四强时代”了。如果一场比赛的最终胜利者,在炎炎夏日到来之前就已经可以明确预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等到季后赛那些比赛全部结束,绚烂的烟火也渐渐消失,剩下的或许只是更加失衡、更加乏味的联赛。
这杯“四强角逐”的佳酿,源自另外十六支队伍的艰辛与汗水。慢慢体味,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