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当日2月17日晚上十点,曼联收购事宜第一阶段出价期限到。
英国媒体报道,该国富豪榜第二位的吉姆·拉特克利夫爵士,其掌管的英力士化工公司已给出对曼联俱乐部的购买意向。消息人士透露,拉特克里夫在征得华尔街方面认可之后,或许能够担任“曼联的长期管理者”。
当天上午,卡塔尔伊斯兰银行负责人确认,卡塔尔投资组合亦已递送购买曼联的出价。
卡塔尔财团和英国首富竞标收购曼联
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和经济实力的足球队曼联,在2月17日晚上10点完成了首轮收购出价,据信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是当前最有可能获得曼联的潜在买家,与此同时,英国第二富豪吉姆·拉特克利夫爵士也在截止时间前递交了收购意向,被视为卡塔尔财团最强劲的对手。
英国《太阳报》称,拉特克利夫位列英国富豪榜前列,身家高达150亿英镑,折合约人民币1246亿元,他始终是曼联的忠实支持者。
根据公开资料可知,拉特克利夫在石化领域声名显赫,在其事业最高峰阶段,个人资产曾高达210亿英镑,他掌管着一家全球闻名的化工企业,英力士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公司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9万名工作人员,主要制造燃料和机油、食品容器以及建筑原料等,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公司在2018年的营收总额达到了450亿英镑。
据了解,英力士公司掌管着法国的尼斯队和瑞士的洛桑队,并且还是F1梅赛德斯车队的主要持股方之一。
去年十月接受访问时球迷网,拉特克利夫提及了涉及曼联股权变更的话题,他透露倘若该俱乐部在2023年夏季易主,这或许将构成一个值得把握的契机。
去年四月,拉特克利夫曾参与竞购切尔西,却因报价时机过晚而落选。这次他再度出手,目标转向自己成长期间的母队曼联。拉特克利夫的伙伴布劳顿在公开场合透露:这次情况不一样,吉米(拉特克利夫)决心很大,他打算拿出应有的资金。布劳顿估计拉特克利夫的出价范围在四百亿到五百亿英镑之间。
不过,布劳顿也坦言对卡塔尔财团的能量感到不安,他估计拉特克利夫被卡塔尔财团压倒落选的可能性稍高。关于拉特克利夫是否用借贷资金购置曼联,《卫报》指出那是毫无根据的说法,拉特克利夫为了博得曼联支持者的好感,不会让俱乐部承担任何经济负担。
曼联方面在2月18日宣布,卡塔尔银行已向俱乐部提交购买方案,大致金额为45亿欧元,此事不涉及拉特克利夫。

卡塔尔银行主席阿勒萨尼竞标的官方声明:
谢赫-贾西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明确表示已经递出了全部收购曼联的出价,这笔报价的目标是使曼联球队在比赛内外都恢复辉煌,更关键的是要让球迷重新成为俱乐部关注的重心。
借助阿勒萨尼的九二基金,交易将不会附带债务负担,资金将用于购置投资俱乐部一队、训练基地、比赛场地以及更全面的基础建设、球迷互动设施和社群服务项目。该交易的宗旨是强化曼联在足球领域的卓越表现,将其打造为业内顶尖的俱乐部。一旦交易进程顺利,相关的具体内容会在恰当的节点对外披露。
另外,根据中新网转述外电消息,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有意花450,000,000英镑买下足球队曼联。有知情者说,马斯克似乎在密切注视着情况,并且想弄清楚老特拉福德是否藏着他不能放过的机遇。
格雷泽家族为何出售曼联?
曼联是声名显赫的足球队之一。德勤公布的2022年俱乐部财富榜单显示,其年收入达6.89亿欧元,位列第四。此外,曼联是广受欢迎的球队,其社交媒体拥有1.4亿粉丝,全球排名第三。
根据公开信息,格雷泽家族在2005年借助资金杠杆实现了对曼联的掌控——总花费7.9亿英镑,家族自有资金不足3亿英镑,剩余部分主要通过借贷解决,而高额的利息负担最终由俱乐部承担,这成为曼联球迷最初质疑格雷泽家族的一个因素。
格雷泽家族拥有该俱乐部长达十七年,对俱乐部实施了彻底的商业化改革,资金来源极为丰富,各级各类的赞助商和供应商数量庞大,达到数百之多,比如在远东地区,就连“曼联官方面条合作伙伴”这样的身份都有,即便是在博茨瓦纳这样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曼联也能寻找到“官方电讯合作伙伴”。
不过,曼联自2016年起,受限于比赛表现,同时整体职业足球经济状况不佳,导致其财政状况未有显著改善,促使格雷泽家族决定采取行动。
格雷泽家族多年来对曼联投入巨大资金,却依然无法消除球迷对其“吸血鬼”的负面看法。有消息称,格雷泽家族的掌门人最初打算只出售曼联的部分股权,结果遭到球迷的强烈反对,来自家族内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也促使他最终决定完全退出曼联。
格雷泽家族在2005年购置曼联时花费不到8亿英镑,因此获利颇丰。有消息透露,卡塔尔投资局为促使格雷泽家族妥协,曾公开承诺,若接手曼联将追加巨额资金,用以更新老特拉福德球场及卡灵顿设施,该笔投资总额高达12亿英镑。
周五本地时间,曼联股票价格下跌了1.9%,整体市值降至42.93亿美元。当天收盘后,该股价格反弹了1.75%。早些时候,由于有关收购的流言四起,曼联股价在2月份多次出现剧烈波动,2月8日涨幅超过10%;2月9日继续飙升超过8%;2月16日上涨幅度达9%,盘中一度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