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至2026年度亚洲冠军联赛第一阶段赛事已经收官,结果在意料之中,有三支中国超級足球俱樂部均遭遇失利,这进一步表明了中超联赛在该项赛事中的低迷状态。
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同情况。有些人原本打算认真比赛,但最终发挥不佳;另一些人则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对待。过去,中超在亚冠赛事中曾是重要力量,但现在随着亚冠赛事水平提升,中超队伍的表现却持续下滑。中超球队为何在亚冠比赛中表现不佳,甚至缺乏重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亚冠首轮,中超仅成都蓉城表现尚可 图据新华社
别提“重夺”,先保名额
本赛季亚冠联赛里,中超联赛在亚足联技术积分方面落后于泰超,从2026/2027赛季开始,中超只能获得一个亚冠精英联赛的直通席位,一个亚冠精英联赛的非直通席位,以及一个亚冠二级联赛的直通席位。下赛季起,中国足协杯的冠军队伍要从亚冠附加赛阶段开始比赛,而中超联赛的亚军队伍将失去参加亚冠精英联赛的资格。
所以,本赛季有几支中超球队参加亚冠的任务已经清晰:他们必须争取优异表现,以便中超未来能反超泰超的积分,再次夺回失去的亚冠席位,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仅从申花的决定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本周日中超联赛上演一场焦点对决,上海申花主场迎战成都蓉城。目前成都蓉城以53分领跑积分榜,上海申花积48分位列第三。近期申花状态不佳,本就在联赛冠军争夺中不占优势,若再面临一场激烈亚冠比赛,球队恐怕会承受巨大压力,斯卢茨基确实不愿承担这种风险。
迎战江原FC,申花较之此前与泰山队交锋,阵容进行了较大调整,更换了八名队员,外援阵容仅特谢拉披挂上阵,队长吴曦落座替补席,而吴启鹏则实现了自己的职业首秀。
未曾料到,江原队同样派出了轮换队伍参赛。可能是他们需要保留体力应对周末与水原的联赛,也可能江原队早已得知申花仅有一位外援前往韩国的消息,认为替补队伍就能应付比赛。
很遗憾,倘若申花队派上最强阵容,他们或许就能在客场赢得三分,这对他们能否出线小组至关重要。然而,如今的申花队更倾向于重视联赛,对于亚冠比赛则不太在意,甚至可能完全不在乎。
成都这边的情况有所不同。除了韦世豪和刘殿座之外,徐正源几乎动用了所有核心球员。对于一支几年前还在中甲联赛的队伍来说,亚冠赛场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徐正源这位韩国足球前辈,率领成都队重返故土参加亚冠比赛,这本身就是一件荣耀非凡的事情。因此,他们虽然现在在冠军集团里排在最前头,但俱乐部和教练仍然有自己的抱负,他们还是冒了点风险。
比赛临近尾声,徐正源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周末天王山对决,因此着手替换了部分核心队员,这个决定可能间接导致了球队最终遭遇绝平的结局,尽管在韩国联赛的霸主蔚山现代面前,成都队并未保留太多实力,并且在场上表现尚可,这样的结果也可以视为是“以小博大”的成功。

申花和成都都以一比零的比分输掉了比赛,尽管两队采取的战术不尽相同,但最终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不过从比赛过程中双方付出的体力来看,成都的消耗明显比申花要多,这究竟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也许需要等到周末那场关键对决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申花与成都虽未能取胜,但尚算未尝败绩,海港则遭遇了痛失。神户胜利船作为亚冠东亚区劲旅,海港则在中超联赛中堪称顶尖。此番失利,足以显现中超俱乐部与亚洲一流球队间的实力鸿沟。看来,“争夺资格”恐怕难以实现,中超若能保住当前地位,已属万幸。
没有鼓励,谈何动力?
西亚半区的几支沙特俱乐部,球员实力已经达到了欧洲冠军联赛的水平,我们无需进行对比,但是东亚地区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实行金钱驱动的足球模式,中国足球的俱乐部即便不以夺取冠军为首要目的,也应当在本区域内争取获得尽可能优异的竞技表现。
泰山队在2023至2024赛季期间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球队借助了金元时代的惯性,凭借费莱尼、莫伊塞斯等核心球员的表现,顺利获得了出线资格,在2024年的淘汰赛环节击败了川崎前锋,最终与横滨水手激战到终场哨响。确实,这种影响相当显著球迷网,因为2024赛季冬训时没有预想到多任务带来的身体消耗,泰山队球员的身体状况和竞技水平都受到了很大冲击。这次深刻教训表明,未来即便有队伍渴望在亚冠赛场大放异彩,也必须先冷静评估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毕竟在当年的中超格局中,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够兼顾两条关键赛线的顶级表现。
从这个角度讲,完全没有必要对申花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这又引出了一个疑问:当前亚洲杯联赛,对于参与其中的队伍来说,是否还拥有足够的号召力?
在荣誉层面,亚冠赛事象征亚洲足球俱乐部的顶尖水平,若能从中获得佳绩,这对参赛团队自身以及所代表的中国足球而言,都是值得骄傲的成就。所以,才会明白泰山队去年赛季宁愿让替补队伍迎战京鲁对决,也要把所有主力留作与横滨水手的关键较量,也会懂得成都蓉城清楚海港、申花、国安都在紧逼榜首,却依然要为对抗蔚山倾尽全力。
然而相较于欧洲冠军联赛,亚洲冠军联赛对于俱乐部来说,其诱惑力明显要弱一些。就参赛回报而言,许多规模较小的俱乐部一直觉得,能够进入欧冠正赛是难得的机遇,仿佛意外之财,但参加亚冠却未必有同样的感受。
目前亚冠联赛的冠军头衔所附带的物质奖励已经达到千万美元的级别,然而,仔细权衡沙特阿拉伯那几支队伍的整体竞技水平,中国足球的俱乐部们完全没必要将这笔钱放在心上,究竟在亚冠小组赛的角逐中能够获取多少资源,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参赛队伍在正式赛事中能拿到八十万美元的起始报酬,在小组循环赛里,赢得每场较量可得十万美元的酬劳,四个客场征程中,每场将领取五万美元的出行补偿,总计二十万美元,而且,要是小组出线闯入八分之一决赛,还能再得二十万美元的报酬。再加上广告收益和票务收入,这笔钱相当可观。
要想实现小组晋级的期望,需要在球员引进上增加预算,同时也要设定丰厚的赢球激励条款,亚冠赛事带来的收入看似可观,但减去相关开销后,俱乐部最终获得的实际收益相当有限。这就形成了一种两难状况:对于众多中超队伍来说,亚冠仿佛是高级盛宴,虽然观感上非常吸引人,然而财力上确实捉襟见肘,因此选择家常便饭更为妥当。
日本足球队近年亚冠赛场表现优异,一方面源于日本足球整体实力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J联赛实施的一系列针对亚冠参赛队伍的激励措施,若队伍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将能享受到具体实质的优待。中超内部,假如俱乐部在亚冠赛事中全力以赴,但在联赛中却遭遇球迷的贬损和嘲讽,最初或许有几个不识时务者,但日子一长,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从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当今亚洲足坛,中国球员已难当大任,中超球队也非昔日仅凭外援便所向披靡之时。亚洲冠军联赛,于中国足球而言,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这问题值得中超联赛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