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中超外援政策有何变化?放开政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中国职业联赛高度依赖外籍球员,这种状况自甲A时期就已显现,在更名为中超之后依然如此,不论经历“金元时代”还是当下的“后金元时代”,这一特点从未改变。亚洲冠军联赛同样呈现出对外籍球员的极端依赖性。尽管优秀外援的加入并不必然带来成功,然而若想获得优异表现,引进实力强劲的外籍球员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前提。新赛季的中国足球顶级联赛,最显著的不同或许体现在外援使用规则的调整上,每支球队可以派上五名外籍球员参与比赛。虽然整个赛事刚刚开始,但第一轮的较量中,五名外援同场竞技的情况已经显现出一些积极的影响。这或许也是今年参赛的十六支队伍在新赛季必须充分利用外援配额的原因。当然,由于各个俱乐部目前的资金状况,与过去相比,新赛季引进的外籍球员的水平和素质都降低了许多。

五外援出场效果分析_中超外援政策变化_中超欧洲外援

外援政策刺激市场

新赛季中超联赛的16家俱乐部一共登记了80名外援,实际参赛的有79人,其中山东泰山新来的巴西前锋泽卡因为受伤没能报名,而已经归化入籍的德尔加多虽然是以外援身份注册,但现在可以代表国家队比赛了。和2023年赛季初的73名外援相比,这个数字稍微多了些。不过这种增长很可能是因为中超执行了“注6报5上5”的新外援政策。上赛季,有四支队伍仅登记了四位外援,还有一支队伍只登记了两位外援,这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毕竟如果登记满额球迷网,必定会有一个人无法获得上场机会,这对那些资金紧张的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一种消耗。从本赛季起,允许五名外援同时参加比赛,这也迫使各俱乐部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计划。

2024赛季初参赛的16支球队总共聘请了80名外援,这个数字显著高于2022赛季初18支球队所聘请的62名外援情况。可以说,自从上赛季中超彻底恢复运行以来,本赛季整体发展趋于稳定。在注重稳定的同时,各支球队也表现出一定信心,认为中超联赛会持续改善。正由于这种预期,各队才会努力确保外援名额得到充分利用。

确实,在引进外援时,不得不承认,国内球员普遍存在的“对比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许多外援水平不高的情况。就拿联赛首轮来说,不少新来的外援登场后,表现甚至比本土球员还要差,简直像是凑数一般。人们常常感叹,真不如让本土的年轻球员多上场比赛、锻炼锻炼。这种想法,总是不断在耳边响起。许多俱乐部认为,由于其他球队的外援名额均已饱和,担心自己只有四名或三名外援会在竞赛中处于劣势,因此在转会期截止日前,姑且先引进外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这种心态下,外援质量不高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俱乐部财务状况所限,今年在外籍球员转会市场上还是显现出一些正面迹象。比如,对于那些合同尚未到期的球员,只要找到购买方,就会迅速出售。这既可以换取部分外汇,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高额的薪资支出。近两三个赛季以来,此类情况愈发普遍。武汉三镇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早些时候引进的马尔康、斯坦丘、戴维森等球员都已离开,这些转会都是收费的,因此俱乐部在球员引进上的投入没有全部白费,所以自2022赛季起,中超俱乐部在国际球员交易市场上开始有所收获,这也正是背后的原因。

早些时候,众多俱乐部热衷于投入重金,同时“中间商”从中操纵,导致时常以高价签下所谓的知名外援,合同结束后便迅速将其解约,而获利最丰的始终是那些“中间商”。现在,各俱乐部大幅削减开支,负责人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掏钱。因此,俱乐部主管与指导人员不得不另寻途径,对于队中外国球员,一旦有人看中便迅速脱手,目的是换取更多财力,这便是其中一种策略。在某个层面上,并非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不了解这些操作手法,而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这就造成了中国足球界的混乱局面持续不断。

引援渠道发生变化

新赛季注册外援总人数为80人,其中新增外援达到39人,这个数字几乎占了外援总注册数的一半,相比2023赛季的24人,人数有了显著提升,这应该被视为新赛季取消外援出场人数限制后产生的正面影响。此外,今年中超联赛外援的“价格之最”就是泰山的巴西前锋泽卡,他的转会费达到了185万欧元,而2023赛季三镇队从葡萄牙租借的“价格之最”阿齐兹,其费用是90万欧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然而,从全局来看,外来球员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只有泽卡和过去的克雷桑,其他队伍新签的球员在付出转会金或租借成本上,都低于一百万欧元水准。至于上海海港的奥斯卡,属于高额投入时期的代表,因此不纳入此次分析。

整体费用并不昂贵,各俱乐部可支配的财力也确实不足,因此,今年中超在征召外籍球员的途径上,出现了显著的调整。过去,中超各队主要是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的联赛里发掘优秀外援。然而今年最突出的现象是,众多外援来自西亚联赛,甚至是一些非顶尖的西亚联赛,此外也有不少来自东欧小国的联赛。早些时候,提及“东欧联赛”,通常是指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前南斯拉夫各国的联赛,但现在,“东欧”的含义已经转向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这些国家,就连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联赛里,外援也开始在中国超级联赛中备受青睐了。

比如,北京国安最近签约的非本地球员马马杜,曾在卡塔尔的穆埃瑟队踢球;上海海港新来的防守中场尤萨,之前在卡塔尔的卡塔尔体育人队踢了半年,结果被卡塔尔体育队给清退了;三镇新找来的哥伦比亚外援达尼洛,之前在阿联酋的艾因队和卡塔尔阿赫利队都打过球。

长春亚泰队的罗西奇,在加盟之前曾经为阿联酋的霍尔·法坎队踢球;南通支云队的安东尼,加盟之前是在沙特的海湾队(Al-)踢球,而且当时所在的联赛是沙特国内的第二级别联赛;与此情况相似的,还有深圳新鹏城队引入的瑞典外援阿门特罗斯,他之前同样在沙特的一家甲级队霍鲁德(Al-)踢球。此外,阿门特罗斯在前往沙特之前,曾在阿联酋第二级别联赛的富查伊拉队( FC)参与过一个赛季的比赛。青岛西海岸新签约的巴西外援爱德华多,之前在沙特阿拉伯的雷德(Al Raed)队踢球,而法国外援比乌奎尔在上一个赛季则效力于沙特阿拉伯的瓦赫达(Al-Wehda)队。由于沙特解除外援限制,众多队伍纷纷征召高水平外籍球员,这也迫使那些原本薪水尚可的本土球员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至于他们的实际表现,目前尚难评估。

此外,青岛海牛新购入的迭戈,先前曾在新加坡的狮城水手队踢球,这种情况是中超俱乐部首次从新加坡联赛征召外籍球员;来自黑山的米洛维奇,在上一赛季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纳夫巴霍夫队出场比赛;青岛西海岸队的又一名外援哈罗扬,去年则是在哈萨克斯坦的联赛中参加比赛。

仅从外援的来源分析,中超联赛的外籍球员水平明显下滑或许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不过,类似泰山队去年引进的帕托,他曾经在印尼踢球,确实曾让山东球迷心存疑虑。不过,新赛季首轮他攻入一球并有两次助攻,多少还是体现出了他的能力。然而,当来到国际级赛场时,特别是在主场迎战横滨水手的亚冠赛事中,由于克雷桑无法出场,他完全无法胜任关键任务,教练崔康熙甚至将他换下场,让中后卫贾德松改打前锋位置,这充分显示这位帕托的表现多么糟糕!或许他最多只能在国产联赛中使用,但这也能反映出当前中超联赛的水平状况。

关于上赛季效力南通支云、本赛季转投三镇的罗马里奥,他在来华之前仅在泰国联赛踢球,不过至少也展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单打独斗技巧,相关数据在2023赛季中超联赛中位列第一。倘若新签下的外援能够达到帕托、罗马里奥这样的水准,那也算是一笔成功的引援,毕竟他们只需要应对中超联赛的竞争。

韩国挖角最佳捷径?

早些时候,中超联赛为了吸引球员,不惜代价从韩日联赛中引进人才,但近些年,许多曾在中国联赛踢过的外籍球员转战日本联赛,甚至有J1、J2和J3联赛的最佳射手都曾是中超球员的情况出现。这些外援原本实力不俗,但在“金元”时代背景下,由于名气不及大牌球员,因此不得不离开中超前往日本发展。类似的情形非常多,以J2甲府风林队的乌塔卡为例,他参加了2023-24赛季亚冠联赛,是这支球队的代表性球员。不过,由于当前的经济条件限制,中超俱乐部在最近两到三年里反而频繁从K联赛中招募外援球员,甚至可以说,K联赛中加盟中超的外援,已经是整个联赛中水平较高的外援群体了。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中超有多名新外援来源韩国,例如成都蓉城从光州队引进的莱切特,他是荷兰籍球员,天津津门虎队则引进了澳大利亚后卫格兰特,该球员在2021至2023赛季曾效力于韩国浦项制铁队,此外泰山的卡扎伊什维利与泽卡也来自韩国K联赛,海港队最终租借的巴西前锋古斯塔沃,此前曾效力于全北现代。浦项制铁在中超联赛中吸引了不少球员,导致本年度亚冠联赛小组赛阶段成绩十分出色,不过他们在淘汰赛第一轮输给了全北现代,这与中超“挖角”现象有一定关联,同时也有些可惜,因为泽卡因伤无法参加上半赛季的比赛。

深圳新鹏城的蒂亚戈,据说资产逾500万欧元,不过在上赛季的首场比赛中,他好像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能力,也未能达到预期水准。实际上,这位曾在美国职业大联盟踢球的球员,在美国已经无法立足,只能被租借回巴西的甲级联赛巴拉纳队效力,然而他在那里的表现却十分低迷,16场比赛颗粒无收。现在他加盟了深圳队,指望他帮助球队成功保级,这种想法恐怕有些过于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