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记者 黄维
新赛季CBA联赛开始一个多月了,赛程已经到了一半,然而今年的联赛还是乱象不断。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半程联赛里,裁判这个赛场上的“配角”,居然常常“抢戏”,他们已经彻底压过了球场上球员、教练这些“主角”的风头。而且还有声音指出,CBA裁判问题,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极点——这究竟是为何呢?
看乱象:
误判漏判怎么办?顶多就停赛禁哨
在今年CBA联赛,第10轮比赛里,佛山龙狮与北京男篮比赛,最后时刻,接连遭遇争议判罚,佛山队成为这赛季首个,高调向篮协方面,向裁判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的俱乐部。
俱乐部当时提出了4点疑问,4个判罚,均被中国篮协方面认定,为当值裁判员的误判和漏判,CBA裁判管理委员会也称,CBA裁判办公室把这场比赛的当值主裁判李平给予停赛15轮的处罚。
能够讲,给到当值裁判最为“重量级”惩处的是篮协方面——郑军,其在之前赛季的季后赛里对韩德君遭到抱摔的情况选择无视,同样被实施了停赛十五场的处罚。佛山俱乐部方面觉得,将此和球队一年投入的几千万元作比较,这般错判漏判所产生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又一个例子,更让人感到惊讶,在北京队于客场和新疆队进行的那场比赛当中,存在着一例有争议的判罚,当时负责判罚的裁判以及技术代表,花费了将近20分钟来进行商议,最终维持的结果是原来的判罚——然而在过了几天之后,篮球协会也做出认定,表示那是一个错误的判罚。
这几年间,联赛负面新闻与裁判关联愈发多,当年吉林主场,有人高呼篮球场上有陆俊,辽宁助教接君遭误判后怒推裁判,青岛队工作人员觉判罚不公后一脚踢飞技术代表桌签,麦蒂效力CBA时直骂裁判瞎耗子……
对于那在篮协方面而言存有较大争议的裁判事件,顶多只是以“漏判、错判”来予以处理,使之结束,为何会出现漏判、错判的情况呢,总之啊,先是被定性为“疏忽”、“没看清”、“业务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就没有人会再去进一步深入追究了。
新改变:
组成裁判委员会?
恐将虎头蛇尾

今年篮协换了让北京、上海、辽宁、东莞、八一等几个俱乐部高层人士组成裁判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裁判工作、对裁判进行监督。
赛季前,有个挺好的设想,就是委员会踏出“管办分离”第一步,率先进行的,是实行裁判半职业化试点,新赛季,裁判管理权归裁判管理委员会,裁判管理和选派由“裁管会”下设的“裁判办公室”完成,该办公室负责人完全听从“裁管会”五位负责人,据悉,吹罚比赛的裁判由“裁判办公室”选定,经“裁管会”确认才能当值执法。
而赛季前放出来的“风声”是,要是裁判出现技术失误且遭遇投诉,那么就将有可能被警告,也有可能被停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被解雇,再也不能吹CBA,并且篮协永远不会再次录用此人 。从CBA的实际情形来看,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俱乐部在觉得自身因客观或者裁判因素输球以后,他们除了通过申诉表明态度之外,也没办法让比赛结果再次改变球迷网,而篮协在这个赛季,连续发布维护裁判权威的各类规定,责难、诋毁、暗示裁判不公正的后果有可能是通报批评乃至停赛处罚。
这致使申诉呈现出“成本过高”的状况,一旦稍有不慎申诉遭遇失败,那样便极有可能会面临停赛的情况,如此这般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相当多俱乐部的观点是多一事比不上少一事,在好多状况下就选择了忍耐。
业内人士透露,裁判委员会成员是球队投资人,要是对裁判处罚过重,就等于把球队置于裁判共同体的对立面,这对自身球队也不利。
圈内有这样的声音,篮协把权力放给了几个投资人,篮协自己因此感到轻松,总而言之裁判方面的问题并不属于篮协管理范围,球迷就算是骂也不会骂到篮协头上了。
反角度:
裁判有难念的经?但底线要坚守
有一位CBA裁判介绍,最早的时候,CBA裁判单场劳务费仅仅才400块钱,到了2005年,这一费用提到了每场2000元,然而到2009年又降到了1500,并且,这所说的费用都是含税的。你看,按照去年没扩军时来进行计算,大概只有10名裁判能够吹到38场,你对其进行计算,他们吹了如此多场,劳务费不到6万元,还是税前的。
不少裁判心中所想的表述为,他们之中有不少并非“名哨”,一个赛季之中也就吹个10来场球赛,而且始终得经受着来自球迷以及球队产生的压力。一名年轻裁判满怀感慨地讲道:“若不是认为吹CBA能够提升业务水准、培育一些人脉关系,这工作着实没法做下去。”还有裁判坦率表明,他们原本皆是正常于单位开展工作的,许多时候外出进行执法比赛,还需请假,要是身为体育老师,找人代课时还得欠下人情。这与NBA根本不能相提并论,NBA的裁判在每年的收入依据资历从10万~55万美元不相同。
然而,虽说苦,可裁判的底线仍是要坚守的。在圈子里,裁判问题以及“做工作”的情形究竟存不存在呢?不止一位处于圈子里的人都清楚地表明,存在;并且这些年以来,情况甚至愈发严重。以往讲,在主场“做工作”就行,如今就连客场都得“做工作”。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某位俱乐部的投资人,曾向篮协提出建议,在季后赛这类关键场次,每场预先定下7名裁判作为备选,通过随机抽签来决定主裁,如此这般更能够确保公正;而在旁边,另外有几名身处圈内的人士听后笑了,说道“要是碰到‘土豪’球队,人家能够把这7个人的‘工作’都给做了,倘若你也要去搞平衡做这份工作,那成本难道不会更高吗?”,这名投资人最后只能对这个建议付诸一笑,将其搁置一旁 。
CBA当下状况为,每个人都在指责裁判,每个人都称存在黑哨,然而真要说到司法介入,或许大家就都沉默不言语了,谁未曾涉足过“从事裁判工作”这摊浑水呢,事已至此,要是只依靠人的职业道德与自觉性去抑制裁判问题,无疑是痴心妄想 ,那究竟解决的途径在何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