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搞体育赛事付费直播,追根溯源竟起于NBA版权之争?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腾讯开展体育赛事付费直播业务,其起因与NBA版权纠纷有关。今年1月,腾讯与NBA达成一项五年合作协议,NBA将原本由新浪、乐视和腾讯三家共享的权益,出售给腾讯独家拥有。根据双方合同,五年内总金额达5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支付1亿美元版权费用,这一数额是新浪上赛季合同(每年2000万美元)的五倍。

商业竞争总是你来我往,十分活跃。最早传播NBA赛事的是搜狐平台,后来新浪介入,从搜狐手中夺取了播放权。不过新浪并非唯一拥有此权利,腾讯、乐视等公司也能转播部分比赛,只是可播场次有限,自主选择空间也不大。现在资金雄厚的腾讯公司,已经买断了赛事转播权,开始尝试收费直播的新模式。开春之际,腾讯甫得专有授权之后,众多业内人士便预言,要想任性观看NBA视频直播,或许需要付费了。时至今日,事实证明情况确实如此。

付费看赛事直播,不能承受之重?

实际上,探索体育赛事直播的收费方式,腾讯并非首创者,这些年围绕足球和篮球,已经有多家企业涉足其中,像天盛传媒、新英体育、百视通等都是先行者,那么,这些摸索前行的企业,最终是否成功了呢?

1.百视通:“盒子”装不下赛事付费直播

早在2009年,百视通就提供了多种样式的NBA付费转播项目,两年前,该公司与NBA达成续约协议,拿下了三个赛季的赛事授权,并启动了在IPTV、OTT、数字电视、手机电视这四种平台上的NBA比赛播放,百视通每年转播大约一千场NBA比赛,几乎每一场常规赛都能观看视频直播。

百视通IPTV平台上的NBA高清频道,年付费用为299元,单独包月则需30元。该公司的机顶盒同样提供NBA的即时转播,直播的场次安排以及相关开销,都与IPTV服务保持一致。不过,这类机顶盒目前已经不再销售。那些屡次遭遇国家广电总局严厉监管的设备,显然难以再形成什么市场波澜。

另外,在手机设备上,百视通早在2013年就联合了各家通信服务商,用户在缴纳费用之后,便能在手机网页上收看NBA视频的即时播送。最近两三年间,百视通又推出了两款移动应用软件,分别是“百视通篮球”与“Bestv”,球迷们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软件支付费用来观看直播,不过每天仅有一场视频直播可供选择。

百视通未透露IPTV端和移动端NBA服务的付费用户确切数目,不过该公司表示,仅就IPTV业务而言,自2009年起,每个赛季的付费用户增加比例大约为30%。

2.天盛体育:“吃独食”消化不了赛事付费直播

谈到花钱观看足球赛事的转播,中国球迷群体,特别是那些关注英超联赛的粉丝,对五年前突然停止服务的天盛体育记忆犹新。

2007年,天盛用5000万美元的价钱,获得了2007至2010年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直播授权,接着模仿天空电视台的做法,在中国开拓付费电视业务,意图从中获利。天盛实行的是纯付费转播机制,仅通过自家的数字付费频道“欧洲足球频道”,独家转播英超赛事,并不把版权分给任何免费电视台。

天盛的付费频道里,观众每月点播英超要花88块钱,要是看一整个赛季,得掏1880块。可球迷们根本不乐意,还对天盛怀恨在心,觉得这家公司是在敲诈。有媒体算过,现在通过天盛看英超的大陆观众总共才3万人,跟以前免费时最火的时候比,足足少了3000万,中国英超迷的数量缩小了差不多一千倍。

2008年,天盛公司整体经营出现巨额损失,达到1.9亿元规模,为了改善这种困境,企业方面持续降低合作费用标准,并且把赛事播放权益让渡给部分电视媒体,让他们能够无成本地进行转播,然而这种策略最终未能挽救局面,2010年8月,行事鲁莽的天盛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3.新英体育:赛事“版权分销+付费直播”勉强度日

二零一零年,IDG携手新雅迪传媒,创立新英体育,接替天盛公司,斥资三千余万美元,拿下英超联赛三个赛季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播映权。说来也巧,濒临倒闭的天盛正是IDG投资的企业。新英体育为赢回球迷,意图再度激发国内观众对英超的关注,该公司借鉴了天盛的失败经验,分别同多家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达成了授权转让合同,在此期间,英超联赛将重新在免费电视频道播出

2012年,新英体育再次拿下英超2013/14至2018/19赛季的转播权,具体金额成谜,有报道称至少5.7亿元,也有消息称接近10亿。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迫使新英在打造英超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迫切需要探索针对中国市场的盈利途径。为此,新英体育从2013-14赛季起,着手尝试版权分销与付费直播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以这个赛季来说明,新英运用了这样一种分配方案,即把赛事传播权中的六成出让给合作方以换取免费播出,剩余四成则由新英自行承担费用进行直播,合作方包括腾讯、新浪和乐视,他们获得了全部230场免费播出的转播资格,而新英则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全赛季的赛事直播,总共380场英超内容,其中230场是免费的,另外150场则需要付费观看。

今年8月英超揭幕战曼联对阵热刺期间,新英体育官网及移动客户端的在线付费用户数量超过五十万,人均使用时长达到八十分钟。同时,新英体育旗下的新视觉收费电视频道拥有三百二十万付费订阅用户,他们观看了这场揭幕赛事。另据新英体育向虎嗅披露的数据,至2015年11月上旬,新英体育网付费用户数已接近两百万。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拥有将近两亿爱好者,但其中仅有百分之二点五的人成为了新英联盟的支持者。

整体而言,在国内,通过先行者的多年尝试,无论结果成功与否,表面上难以推进的付费观赛方式,开始显现出突破的苗头。百视通、新英体育等企业的相关业务也在逐步推进,那么,从正面角度出发,有哪些力量在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呢?

2.png

腾讯NBA付费直播_体育赛事直播付费模式探索_腾讯nba直播账号共享

腾讯5亿美金拿下NBA做付费直播,难道未见前方“尸骨累累”

赛事付费直播,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去年十月,国家层面发布促进体育产业进步的指导方针,明确表示要解除赛事传播方面的诸多束缚,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这一举措让众多从事体育活动视频传输的数字媒体机构欣喜若狂,各个机构纷纷着手争夺体育竞技活动的专属播放权。乐视体育在2014年12月上旬实现独立运营,失去NBA赛事授权后,该公司另辟蹊径,开拓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体育赛事领域,目前已持有包括17种不同项目在内的赛事版权;腾讯公司无需过多介绍,这笔5亿美元的交易对新浪和乐视而言都堪称巨额资金。

国内付费频道一直表现平平,互联网电视又持续承受政策压力。体育市场却在不断扩张,CCTV5这类受限多、直播场次少的传统频道,已经无法满足球迷们的观看需求。在政策支持之下,操作简便且体验更优的网络视频直播,正逐渐受到广泛欢迎,腾讯、乐视等互联网企业似乎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产业规模扩大,政策面支持,体育活动网络转播,其深层原因还有哪些?

1.技术提升观赛体验

其实,球迷的要求并不高,我愿意付费,只是希望获得优质的观赛感受。身边一些朋友前段时间还在抱怨鹅场缺乏人情味,但他们在忍受痛苦成为会员之后,最近就开始称赞1080P蓝光画面非常棒。注意到了吗,球迷不畏惧收费,他们害怕的是所付金钱换来的东西缺乏价值。上个赛季,一些付费观看直播的用户反映乐视英超转播时常出现缓冲问题,他们付出了费用却无法顺畅地欣赏比赛,众多球迷因此极有可能爆发强烈不满。

流畅感受是必要条件,那么相同素材,谁的制作更出色,谁就能吸引更多付费客户。在体育赛事直播行业,提升意义的方式主要有制作精良的转播手段,和水准高超的评论员团队等。现在,尖端科技也变成了直播平台争相采用的工具。比如今年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投入到NBA比赛的转播过程中。体育爱好者与科技发烧友之间有许多共同点球迷网,追求新奇是他们的显著共性,是否能够凭借前卫的尖端科技来吸引众多追随者呢?

2.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内容付费的推广得益于支付手段的方便快捷。过去天盛平台推广英超赛事时打算收取费用,不过众多球迷始终未能弄清楚具体如何支付。如今这个难题已经顺利攻克,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变得极为容易。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立刻开始使用,反正动用银行卡余额和支付账户里的资金,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双十一购物狂欢后懊恼不已#

3.选择性更多

如今的直播平台,不再像天盛那样强制用户付费,而是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直播方案。以新英体育为例,他们不仅出售整季、整月的观看权限,铁杆球迷还能单独选择支持心仪的球队。还有更便捷的选择,球迷们可以按需付费,仅用6元就能观看单场赛事,无需被固定的时间套餐所限制。

4.多终端体验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球迷们很少能有机会静下心来,约上几个朋友,一边畅饮啤酒,一边守在电视机或电脑前,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怎样满足球迷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直播的要求,应当成为各直播平台着重考虑的新方向。腾讯和百视通等公司都在努力改进跨设备兼容性,以及多终端的使用感受:腾讯体育的会员资格,无论是在个人电脑还是手机应用上都能通用;百视通也在积极宣传手机应用上的比赛视频直播功能。

5.与社交结合,创造更多想像空间

付费观看比赛的方式也能融入社交元素,首先,动用金钱观看直播,无形中表明了是位铁杆球迷,接着,截取全高清视频的图片,放到社交动态中,进行不声张的展示,再者,倘若有很多同好球赛的朋友,可以同时选购几场独立赛事,把观看账号或密码分享给朋友们,亦或,能够购买整个赛季的权限,把账号赠送给朋友。

6.最重要的是,用户心态在转变

7月3日,爱奇艺发布了《盗墓笔记》第五集,并且让会员可以观看第一季所有内容,刚开播,5分钟内点播次数就超过1.6亿次,购买会员的请求超过260万次,早在4月份,爱奇艺就表示其网络付费业务每年增长速度达到700%-800%,《盗墓笔记》热度消退后,很多人认为,网络视频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各大视频平台如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等,都在积极争夺各类有价值的版权内容,大量储备核心资源,对于开展付费服务的意图十分明确。

体育迷们的狂热程度,要超过电影爱好者们。英国Ofcom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付费电视用户认为“非看不可”的频道里,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体育频道,这个比例明显大于排名第二的电影频道,后者只有百分之十二。在中国国内,新生代球迷群体,也就是九五后和零零后,他们不像前辈那样,对免费获取内容有强烈的偏好。当前社会,为优质信息买单的风气正在悄然转变,如同不自觉的沉溺,许多受众都在默默投入金钱。

为内容付费,才能有良性循环

观众或许会问,观看比赛为何要收费,播放广告不可以吗?过去都不需要花钱的。但从行业角度来说,购买内容是理所当然的。创作者倾注了众多精力、资源和金钱来制作内容,观众支付费用来欣赏自己偏爱的优质作品;受到激励并获取回报的创作者,会继续进行内容创作,这构成了内容生产所需要的健康循环。

在美国,ESPN、TNT、NBA TV等付费频道会转播NBA比赛。除了这些付费频道,NBA官方还推出了联盟通行证,分为两种套餐,一种199美元可以看所有30支球队的比赛,另一种129美元只能看选定的5支球队。此外,从2015/16赛季起,球迷还可以单独购买单场比赛的直播权限。换言之,不论如何,若想观赏体育比赛,就必须付出费用。#美国体育迷的生活确实十分艰难#